恭亲王长女是谁?慈禧为什么那么重视她

 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慈禧为什么那么重视恭亲王长女,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。

  恭亲王的长女,于咸丰四年(1854年)二月出生,是中国最后一位写进《清史稿》中的公主。在咸丰十一年七月(1861年),奕訢在“辛酉政变”中立下大功,两宫皇太后为表感谢,封他为议政王。除此之外,奕訢的长女也被接进宫中抚养,咸丰三年特旨将其封为固伦公主,恭亲王固辞,后诏改荣寿公主。到了光绪年间又晋升为荣寿固伦公主,在品秩上几乎与其父恭亲王相当。

  根据当时的制度,皇女可封为公主,其中皇后所生的可以封为固伦公主,庶出皇女可封为和硕公主,当然也有很多皇女至死也没有得封公主。其他皇族女子则只能封为郡主(亲王嫡出,也称和硕格格)、县主(世子和郡王嫡出,也称多罗格格)、郡君(亲王庶出或者贝勒嫡出,也称多罗格格)、县君(固山贝子嫡出或者郡王、世子庶出)、乡君(贝勒庶出或者镇国公、辅国公嫡出之女)五等,公爵以下的则只能称为宗女。恭亲王长女虽被养在宫中却并非皇女,一般也只有在其出嫁之时才会由朝廷恩典封个和硕公主,那恭亲王长女为何初入皇宫就被封为公主,而且还是最为尊贵的固伦公主呢?

image.png

  辛丑政变后两宫太后掌握了政权,恭亲王奕?为议政王,但是由于慈禧原来并非皇后,因此在位次上她总是排在慈安之后,任何事也都得慈安太后点头才能做,在这种礼制约束面前,慈禧并不敢造次。儿子尚小,在这些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面前她们虽是太后却依旧是外姓。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慈禧开始拉拢恭亲王,封其长女为公主就是当时拉拢恭亲王的一个手段。其实当时在爱新觉罗家族中她早已布下另一个“棋子”,这个人就是她的小叔子兼妹夫醇亲王奕譞。

  慈禧之所以能与慈安并称为两宫太后,垂帘听政,那时因为她生有同治皇帝,母以子贵。但是她的这个儿子和她并不亲,反而和慈安更亲一些。在同治皇帝六岁以前都是由慈安抚养,后虽两宫共同抚养,但是同治依旧更亲近慈安,这在同治皇帝选后一事便能看出。当时在为同治帝选后这个重大问题上,慈安、慈禧产生了分歧。 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、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,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、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。虽然慈安可以直接拍板选阿鲁特氏为后,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,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同治皇帝。她之所以这样做,一方面是因为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,这样能避免内部产生裂隙,另一方面就是她对同治皇帝有信心。最后,同治皇帝果然选择了慈安太后中意的阿鲁特氏。为了填补这种不平衡,慈禧把恭亲王长女当做女儿来抚养,也在情理之中。

image.png

  同治皇帝驾崩后,光绪即位,但是此时依旧是两宫垂帘听政,直到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,这种局面被打破,慈禧一人独掌宫中大权。但是光绪皇帝系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也醇亲王奕譞之子,并非她亲生,这种母以子贵的伦理准则此时对她已经不太适用。于是在慈安去世的同年,恭亲王长女被封为固伦公主,地位与亲王无二。此时作为“养母”的慈禧又可以凭着“母凭女贵”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。

  综上所述,慈禧如此重视恭亲王长女并非仅仅为了答谢其复辟之功,而是基于不同时期的政治考量,此也足见慈禧高深的权谋之术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闪电博客-科普知识-常识技巧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tuosiweiyingxiao.cn/post/101008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@qq.com,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

上一篇 2021-09-18
下一篇 2021-09-18

相关推荐